义工梵乐歌舞
  
发放助学金
      
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举行“滴水之善,汇聚未来”
2017夏季慈善助学善款发放仪式
2017年7月13日,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主办的“滴水之善,汇聚未来”2017夏季慈善助学善款发放仪式在武进宝林寺般若讲堂举行。这次活动由常州市宝林慈善基金会和爱德基金会共同发起,在武进区慈善总会和武进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关心支持下,共发放善款人民币10万元,救助常州市所属社区及少数民族部分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大、中、小学生100名。希望能以此绵薄之力,帮助同学们早日成才,报效祖国。
应邀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:原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、原江苏省宗教局局长周加才先生,常州市武进区慈善总会会长、原常州市武进区政协主席张建新先生,常州市武进区委统战部副部长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蒋金标先生,常州市武进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薛怀德先生,常州市武进区佛教协会会长、宝林慈善基金会创办人慧闻大和尚,常州市武进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科科长张稳城先生,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统战科副科长姚红女士,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社区居委会主任蒋卫星先生,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宝林寺监院慧君法师,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“滴水之善,汇聚未来”项目负责人姚军女士,常州市宝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仁法法师。
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“滴水之善,汇聚未来”项目负责人姚军女士,受助学生所属社区代表市工人新村一社区杨主任,常州市武进区佛教协会会长、宝林慈善基金会创办人慧闻大和尚,常州市武进区委统战部副部长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蒋金标先生,在慈善助学善款发放仪式上发言。
慧闻大和尚在发言中说:“慈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,慈善事业也并非你我力量就行;它是一个长期的事业,更是一项社会公众事业,需要持之以恒;更需要全社会大众共同的力量才行。
‘滴水之善、汇聚未来’的‘善’,是‘给人快乐、给人希望、给人信心、给人力量”。
常州市武进区委统战部副部长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蒋金标先生在发言中,对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要求:“一要打造“全民基金”。要大力宣传“慈善不分贫富”、“人人皆可行慈善”的观念和意识,倡导现代慈善理念,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融入到基金会队伍中来,提升基金会的经济实力。二要打造“阳光基金”。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,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服务社会的根本,因此我们的基金会要做到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确实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三要打造“特色基金”。要从宗教实际出发,注重发挥宗教特点,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确定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重点领域和优先领域,既要继承和发扬宗教慈善的传统做法,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注入新的内涵,逐步形成具有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特色的现代慈善文化。”并且“希望基金会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越办越好,帮助更多的人,解决更多的困难,最终促进武进宗教和睦和谐、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。”
常州市宝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仁法法师,宣读了受助学生名单,并且请各社区、单位代表当场领取了受助学生善款。
这次助学救助的学生所属社区及人数分别为:武进区湖塘镇淹城社区10名,常州工人新村一社区10名,常州蓝天花园社区5名,常州白云社区10名,常州浦北社区10名,常州花园一社区10名,武进区湖塘镇20名,武进区少数民族25名。姚军老师、慧君法师、薛怀德先生、张建新先生(常州市武进区慈善总会会长、原常州市武进区政协主席)和周加才先生分别把10万元助学善款当场发放到受助学生代表手中。
活动开始前,宝林禅寺义工护法团还表演了《宝林观音》等梵乐歌舞。
这次活动,对于提高佛教界乃至全社会的慈善公益意识,弘扬扶贫帮困的人道主义精神,推动社会经济、科学发展、文明发展、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
希望全社会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关注和重视,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,发扬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“助人为乐,乐善好施”的传统美德,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困难,尤其是应高度重视和尽力避免在读学生因贫失学的情况发生。
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于2013年7月26日,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登记。业务范围:接受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;资助贫困人群;举办养老、医疗事业;提供社会服务;支持公益慈善发展。基金会自注册以来,在省宗教事务局的指导下,积极开展扶贫关爱、助残捐赠、慈善捐款为主要项目的慈善公益活动。
常州宝林佛教基金会主要以慈山寺佛教安养院和社区救助为主体,开展慈善安养和救助工作的。据统计,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用于“滴水之善,汇聚未来”专项慈善助学的善款已达68万余元。(图文:慧伯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