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山常州宝林寺每年冬季将会隆重举行两期【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】。多场佛事,如法如律,清净庄严。大众仗此殊胜功德,共祈灾障消除、人心向善、恶业消除、社会和谐、如意吉祥!
水陆法会最早起源于南朝的梁武帝时代。是由宝林禅寺开山祖师志公大师,在梁武帝的护持下,召集一些高僧,制定了一整套修法的仪轨,这就是水陆法会所依据的法本。后来历史上对其也有增删,定型以后,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法本。
水陆法会,全称为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”。启建水陆法会的主要目的,是要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,以食施、法施为手段来救度一切众生,特别是要救度陷于水陆之处,蒙受深重苦难的六道众生,使令皆得解脱。
法界: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,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,所以通称为“法界”。
圣凡:是指“四圣六凡”,圣人和凡夫众生其智慧功德和业力显现有十种区别。四圣(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)六凡(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,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。
水陆:是指众生受报之处,水陆空三界,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,此处说“水陆”,实则包含“空”,所以称为“水陆”。
普度:是指普遍地超度一切众生,六道众生虽然业报不一样,但都能得到超度、解脱苦难。普度就是使六道众生悉皆度化,使之解脱。
大斋:以饮食上供诸佛菩萨,下施六道众生,此布施供养普遍而无障碍,是为“大斋”。
胜会:是指如此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,食与法都在一起,藉启建水陆法会普度大斋之功德,使之离苦得乐,趣入佛道,故名“胜会”。
净坛

▲ 水陆法会正式开始前由慧闻大和尚主法领众依次熏坛上香,礼拜诸佛,寓意水陆法会外坛正式开坛

▲ 水陆法会前一天举行洒净仪式,主法和尚及法会功德主绕寺一周,途径七大坛口。每至一处坛口,主法和尚即以杨枝净水,净化坛城法器供具。
熏坛,又名净坛,是水陆法会正式开始前最为重要的宗教仪式。洒净为佛教法会特有的仪式,旨在清净坛场的一切,包括场地、法器、供品,与会众生心绪等。净后的坛场会像一个清净的堡垒,不会受到邪魔侵犯,以便法事顺利举行。
首日


▲ 四众弟子将分别在外坛各坛口拈香礼佛,诵经拜忏
同沐三宝恩光,共结菩提缘种。水陆法会的第一天,整个坛场经声朗朗,梵音阵阵;法云普被,三有均资。共同为世界和平、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、正法久住诵经祈愿。
法师分别于外坛各坛口(大坛、诸经坛、法华坛、净土坛、楞严坛,华严坛)如法诵经、持名、拜忏。法师们虔诚讽诵,护法檀越布施拥戴,跟随法师们一起诵经礼拜,普愿法界四圣六凡同来听经闻法。寺内经声琅琅,佛号阵阵,吉祥无碍。
第二日
结界 · 发符 · 悬幡


▲
结界凌晨3点举行,是在内坛区域设置无形的界面,使内坛和外界隔绝,不受干扰。结界最重要的,是将会场的地下几百由旬结成“地方界”,地底下如同金刚琉璃,无有垢秽;地面会场四周结“方隅界”,变成金刚城墙一般坚固,无可侵犯;空中一由旬内结成“虚空界”,上有香云普覆,如同大宝盖般盖覆。

▲
发符,即是派遣四位使者:四天捷疾使者、空行捷疾使者、地行捷疾使者、地府捷疾使者,携带“请书”、“符牒”及所有内坛功德主的名册,上达天庭、下通地府,昭告人天,禀报在何时何地将举行水陆大法会,希望藉由收到“符”,使诸佛菩萨及六道众生都能赴感降临法会。


▲
悬幡是在法会现场高立旗幡,上书:“启建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胜会道场功德之幡”,另外一旁悬挂九莲灯,供晚间照明用,并做为地标的指引,好让受邀者能顺利来临。一般而言,幡悬得愈高,表示法会做得愈大。
水陆法会第二日,内坛举行结界、发符、悬幡仪式。内坛布置殊胜庄严,主法僧众率领诸功德主及大众如法如律举行各项法事仪轨,诚邀四圣六凡法界众生到此清净坛城接受上供下施,祈以三宝不思议威德神力利益冥阳两界众生,普愿离苦得乐。
第三日
请上堂 · 供上堂


▲ 请上堂在凌晨3点半举行,请上堂的意义就是礼请诸佛、菩萨、圣人等莅临法会,悲悯众生,为众生宣说佛法。上堂共有十席,邀请的全部都是诸佛菩萨、大圣人。


▲
供上堂仪式,主法法师与功德主至诚诵读水陆仪文,依席次拈香上供,以花、香、灯等“六尘妙供”,奉供十方诸佛贤圣,悲悯各位恳启之诚,默允纳受。一席接一席,环环相扣,内坛大众列队整齐,有条不紊。


▲ 上供六尘妙供后,法师们将所供之物置于托盘之上,并于内坛巡礼,功德主们以头触盘,同沾法喜。主法法师则观想诸佛菩萨、贤圣等喜纳供养,满如请愿。

▲
内坛外垂下的黄布,称之为“仙桥”,仙桥上方悬挂着十张书写上堂十席总名的小幡,桌上还放置十张纸做的“龙车”。因为古时候,水陆发迹于皇室,只有皇帝或王宫贵族才有能力举办,因此“龙车凤辇”就是当时最尊贵的交通工具,所以用来恭迎诸佛圣众降临。
第四日
告赦 · 请下堂 · 说幽冥戒

▲
凌晨4时,告赦仪式在内坛举行,坛内诸师及功德主奉请梵释二天捷疾持赦使者,携带赦书、赦牒,向帝释天、阎王与土地神祗陈请,让受苦受难的六道群灵假释出狱,听经闻法,发菩提心,永离三途之苦,往生佛国净土。

▲ 主法法师、诸功德主依次出位至仙桥前,掷鲜花、焚云鹤迎请众生到会,召请居住在水陆空的神灵以及一切待超荐的六道众生远来赴会。

▲ 六道众生都是用云鹤做为交通工具,所以桌上还放置十四张纸云鹤,焚烧云鹤后期望六道众生驾鹤归来。



▲
幽冥戒的意义就是授予亡灵菩萨戒,令众生守戒,得以远离一切身、口、意恶业,而获得清净,增长善心与善法;受戒过程主要就是希望众生能学善守戒、出离痛苦,心开意解之余,也能与阳界凡众解冤解业,这样才能真正脱离烦恼、痛苦,进而超脱轮回之苦。
第五日
斋天 · 供下堂








▲
斋天仪式在清晨5点于大雄宝殿举行,斋天即礼请诸佛诸天光临斋筵,感恩诸佛诸天对本次水陆法会的护持。大殿外设立供桌及丰盛的斋天果物,愿藉种种佳肴供养十方三宝,感恩护持。法会现场清净庄严,龙天欢喜。


▲
供下堂的意义是准备六尘妙供来施供给下堂十四席。令人道众生顿悟真归,修罗道众生调伏瞋心,饿鬼道众生咸获饱满,畜生道众生自得智慧,地狱道众生永脱拘囚。献供仪式结束后,与会大众同持阿弥陀佛名号,望承佛威光,使祖先亲眷、六道群生都能享受佛法的妙味。

▲
上供六尘妙供后,法师们将所供之物置于托盘之上,并于内坛巡礼。在各献供真言的唱诵声中,代表的斋主一一举献各种妙宝,举献过的宝物配合快节奏的唱诵声,一一在场中流转,代表着大家最深的敬意,同沾法喜。
第六日
放生 · 上圆满供 · 焰口




▲ 放生法会是佛教寺院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,也是度众利生的最好方法之一。放生作为一种修行方式,可以培养慈悲护生之心,免遭冤冤相报的杀生之业,培植富贵长寿的善因。


▲
“圆满供”即上、下堂二十四席一起供奉,上供诸佛、下施众生。主法慧闻大和尚与功德主依次至上堂、下堂各席上香,向诸佛菩萨表示供养之意,恭请纳受;并使祖先亲眷、六道群生承佛威光,皆能享受佛法妙味,开悟解脱。


▲
焰口法会有礼敬众生、顶礼诸佛菩萨、恭敬请圣、观想极乐世界而至超度亡灵。由金刚上师念咒施食,并以甘露法水清净坛场,解除亡灵所受的各种痛苦。金刚上师以各种手印、咒语打破畜生、恶鬼、地狱三恶道的界限,引领六道亡灵听闻佛法,进而修行成佛。坛场内所有大众把观想出的净土世界献给诸佛,并请众生之间能相互感应,以慈悲心和愿力来济度亡灵。

▲
是时,坛外灯火辉煌,光耀三界;坛内法座上,七位金刚上师手结契印、口诵真言、意存观想,加持坛场内种种饮食,以清净甘露法味施予饿鬼道众生,令它们得蒙佛力加持,出离有期。
第七日
烧圆满香 · 送判 · 送圣




▲ 烧圆满香,上香时,众善信忏悔过去一切业因,进求解脱,并发无上大愿之心,回施法界一切群灵,得以超度。

▲
“送判宣疏”是奉请五位判官:天府功德司判官、中界功德司判官、地府功德司判官、上堂俵钱貌司判官和下堂俵钱貌司判官,由五位判官将五张判疏送往各界,宣说水陆法会功德圆满。将五张判疏放在纸扎判宫身上的包包内,将马搬到外场,引火焚化,判官们正式出发分送判疏。




▲
中午12点,主法法师带领众功德主及广大信众于大坛诵经、礼拜、回向。诸位法师为上下堂二十四席洒净后率领众功德主奉请圣驾。随后送圣队伍提炉持幡、持诵佛号,从大坛有序巡游至西方法船处。法师将内坛上、下堂疏楮、二十四席牌位及受荐亡灵牌位放入西方法船。在熊熊火光中,西方法船顺利驶向净土世界。
至此,宝林禅寺观音万缘水陆法会圆满。以此功徳回向世界和平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祈愿众生福慧双增,善愿皆成,吉祥如意。
编辑、摄影:陈伟
|